這真的是最有意義的一篇費雯,因為是費雯所以會有很多大致掠過的概念,真的要認真引經據典寫的話根本就變成論文啊!所以大家加減看,有任何想法都跟我說,這其中任何一個篇章都能拿出來專文討論,也都可以增加項目,主要也只是讓大家回憶而已啦。
-摘要
康輔社依據其本身康樂輔導性質而衍生出的各項活動,其內容大多都是社團內部自行流傳,一直不見有太多公開的概述,筆者根據自身高中時期以及畢業後持續參與之經驗做歸納整理,參考各康輔協會之統整以及論文內容,作為回顧之外也期望引領未曾參加過的人們能更了解一些。康輔社成立可追朔自中華民國政權來台時,政府依據反共之政治理念,成立救國團,結合團體活動過程中團結青年之外,作為反共思想操控之工具。隨時代改變也從一開始的反共思想宣導變成服務與教育性質之團體。而康輔社正是在後期這樣的服務教育目的下所成立。社團內部的組織架構依據職別功能需求而有社長、活動、公關、美宣、總器及教務,通常為上屆的學長姊指定。康輔社的活動以一整個年度來說有薪傳、送舊、迎新、他校聯合活動及社慶,依據不同的活動性質而有不同的選擇,原則上會是以合辦學校之間居中的位置或交通樞紐。
而康輔社在這樣的背景中成立了
-摘要
康輔社依據其本身康樂輔導性質而衍生出的各項活動,其內容大多都是社團內部自行流傳,一直不見有太多公開的概述,筆者根據自身高中時期以及畢業後持續參與之經驗做歸納整理,參考各康輔協會之統整以及論文內容,作為回顧之外也期望引領未曾參加過的人們能更了解一些。康輔社成立可追朔自中華民國政權來台時,政府依據反共之政治理念,成立救國團,結合團體活動過程中團結青年之外,作為反共思想操控之工具。隨時代改變也從一開始的反共思想宣導變成服務與教育性質之團體。而康輔社正是在後期這樣的服務教育目的下所成立。社團內部的組織架構依據職別功能需求而有社長、活動、公關、美宣、總器及教務,通常為上屆的學長姊指定。康輔社的活動以一整個年度來說有薪傳、送舊、迎新、他校聯合活動及社慶,依據不同的活動性質而有不同的選擇,原則上會是以合辦學校之間居中的位置或交通樞紐。
-前言
自從高中加入康輔社,在各種階段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就是「康輔是什麼?」,在參與過程中也不斷詢問自己,但一直未得到解答。透過回顧整理過往經驗,期待能在這過程中得到解答,也讓外界有興趣的人能有個機會了解其中的輪廓。對於當今所面臨到的問題與困難,也有個機會統整出來,並提供自己的意見作為未來的方向。
-定義由來
「康輔」二字可拆解為「康樂輔導」,所以康輔社就是「康樂輔導社團」,康輔社的社員就是「康樂輔導員」。
康輔活動是使用健康快樂的方法,透過這種方法讓被帶領者樂意接受教導,適時傳遞正確的訊息、匡正偏差的行為。就性質上而言,康樂輔導是以健康快樂為手段達到輔導的功能,達成身心狀態平衡的一種非職業活動(鄭蕙芬,2006)。之所以會有康樂輔導這樣的組織出現,源自於救國團。救國團成立於1952年,原本叫做「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在2000年時更名為「中國青年救國團」 。在成立當時正值中國國民黨(以下稱國民黨)戰敗退守台灣的時期,配合美國老爸在全球的反共布局,國民黨透過不同方式防堵共產黨勢力,在青年思想教育上成立了青年反共救國的團體,在團隊活動過程中灌輸反共思想。隨著政治局勢變化演變成當今具有公益、服務、教育進修性質的組織。
而康輔社在這樣的背景中成立了
康樂輔導活動的起源,是與救國團推展寒暑假青年活動有極密切的相關。當年救國團為了培育康樂活動的人才,故在1969年1月26日至2月4日,舉辦了第一期「康樂輔導人員研習會」,這也是救國團第一個專業性的康樂輔導研習營隊,康輔的技巧與內涵已經被認定為專業的知識,間接反映我國康樂輔導活動能自立且逐步發展(鄭蕙芬,2006)。
綠林康輔社目前已到23屆,成立過程由於學長姐已成為上古神獸而有待考證,根據樹林高中課外活動組的網站所寫,綠林康輔社成立於民國83年,參考各社團成立原因後有可能會是以下這兩種:
- 根據當時教育部推動「春暉六年專案」,目的在於防治學生藥物濫用、吸菸及愛滋病,是具有教育意義的社團。需要透過團康活動推廣而結合成立。
- 當時學長姐參考他校經驗,作為學生課餘時間調劑身心作用,具有聯誼、服務性質,期待培養個人康樂輔導技能而成立的社團。
以筆者經驗來看,後者較有可能會是成立的主因。
-運行方式
內部架構
社團內設有幹部,由高二應屆學生擔任,除社長、副社長外,底下設有活動、公關、美宣、總器及教務等六個分組,各組內皆有一位組長,若人數較多則會有組員,在人數規模龐大的康輔社內還會有「社員」。即將升高三學長姐會根據個人能力及學弟妹自我期望分派職位,但筆者也有聽說過是由學弟妹自行選擇或推派。
社團年度行程
整個社團一年個年度從學長姐正式接下幹部後開始,在新學期開始前會有薪傳(薪火相傳之意)、送舊或暑訓。開學後會辦迎新、聯合茶會或社課、寒訓,以及最重要的成發(康輔界稱之為社慶,故以下以此名詞稱之)及最後的交幹。依據活動參與對象又可分為校內和校外,例如迎新就會分成校內表演以及與外校聯合舉辦校外迎新,邀請新生們在假日參加,寒訓則是與外校合辦的過夜營隊,邀請指導老師開辦康輔技能課程搭配團康活動,在教學之餘藉此建立及穩固社團感情。社慶則會是由社團內部自行舉辦,若遇到節目人數不足則會邀請他校康輔社成員一起練某一節目。
-活動場域
社團成員活動的場域根據目的與性質不同而有差別,大致上以會議、課程、活動型態與練習區分。
- 會議:又稱籌會,故進行籌會又叫做開籌。根據會議的進度、參與人員與討論內容又能分為總召籌、一籌、二籌與三籌,總召籌就只會有活動總召參加,決定活動的組織配置及時間進度,才會有後續的籌會進行。通常總召籌地點可以選在速食店等這種沒有限制時間又沒什麼低銷的地方,一二三籌因為參與人數較多,會選擇在一處空地,大家採取分組圍圓的方式席地而坐討論。依照舉辦者區分,若是自行舉辦則會在社團辦公室或是校園安靜角落;與他校合辦則會按照距離選擇折衷地點。
- 社團課程(以下稱社課):社課地點按照上課內容區分成戶外、教室及室內空地為主。戶外課多為大地團康活動,跑動距離要較大的課程;教室則是需要文字書寫筆記的課程,像美宣或幹部課;室內空地安排比較彈性,可以短距離跑動及席地而坐,例如土風舞、團康活動或是戲劇,也可作為下雨時的雨天備案。
- 活動型態:一年度活動當中與外校合辦的活動通常會選在某一校、距離合辦學校之間較近的空地、小學或活動中心。校內活動會在距離參加者較近的地點、舉辦成員家內的活動中心。以上是大致的分法,按照活動的不同會有不同選擇,例如寒訓大多選在小學或青年中心(例如金山青年中心)、校外迎新在學校選擇上會找學區較相近的社團協辦,以板橋中和樹林為例就會選擇在板橋、社慶的話則是根據經費和交通可及性選擇在自校或外校大禮堂,社區活動中心禮堂或是圖書館展演中心也是熱門考量。
- 練習:在活動籌畫期間的練習地點會依據活動內容有不同選擇,他校合辦的活動會選擇在居離彼此較近的交通樞紐練習,台北市可選擇台北車站地下街、國父紀念館或中正紀念堂,板橋一帶則會在板橋車站。自行舉辦的活動例如社慶這樣需要保密的活動,就會刻意選擇隱密的地點,通常各社團之間會有默契不去侵犯各自地點。
康輔是一個純潔的名詞
回覆刪除即便曾經是 = 工具
也不要隨便 = 批評
現在 "類似" 的 == 抓拔子社團更多
只要 = "表態" 支持 "有利" (或說"掌權") = 人事物
就可以 == 飛上枝頭
這樣比先前的 "康輔"
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想去談論孰是孰非
說穿了
利用的人
都會說 "對方" === 不對
俗或說 : 要刮別人的"鬍子" - 自己要先刮 "乾淨"
不要以為 "沒毛" 就亂刮別人的 = 鬍子
別忘了
"鬍子" 不一定長在 == 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