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旅行過的人,應該會很有感觸....先和各位旅伴道個歉(鞠躬) 不曉得各位的旅行方式是怎樣的呢?曾經在《 消費社會學 》中讀到所謂的劇場理論, 大致上是這樣的:如果把旅行所體驗或是看見的事物用劇場形容, 演員是呈現一個地點的人事物,前台就是演員精心練習呈現完美表演的舞台,後台也就是演員最真實的樣貌; 觀眾也就是旅行者/旅客。用一條線將前台和後台串聯,越接近前台,就越能看到刻意包裝好的景點或人, 反之則是越真實、雜亂、未成形的演出。 我用北韓為例,目前一般遊客到北韓一定是以套裝行程的形式旅遊,沿途參觀的景點和遇見的人都是安排好的, 你所體驗到的就是接近前台的樣式。如果你丟關鍵字查網路上的心得,一定會有人想盡辦法大半夜偷偷離開羊角飯店, 想一窺北韓真正的面貌,這就是接近後台的體驗。 每個人追求的旅行方式不同,我偏向道地一點點的形式 (關於"道地",消費社會學當中還有更多討論) 對我來說,到一座從未去過的城市,肯定不會只想看美好的部分,這對我來說都不夠道地, 例如大三那年暑假跟朋友到新加坡畢業旅行,出發前對於新加坡的關鍵字都是: 乾淨、沒有垃圾、整齊。 但當我到了牛車水和小印度認真走了一遍之後,可是整個大改觀,原來以前所認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被美化後口耳相傳的新加坡, 比起烏節路的高級華麗建築,我比較喜歡小印度充滿異族色彩的建築,以及牛車水看似雜亂無章卻有著文化特色可循的街道景緻。 (而且居然有人亂丟垃圾呢!!!!!!) 又或者是前陣子到首爾旅行,我自己花了幾個小時從世宗大路的清溪廣場開始沿著清溪川走到鐘路五街站, 沿途景緻由充滿高聳現代感的商業辦公大樓及商場,逐漸變成低矮樓房。 由自己的眼睛觀察這樣的城市風貌,建立了我自己對於首爾的意象,應該和別人是蠻不同的 (擅自脫團真失禮) 。 以下是步行的路線和照片,那時候手機相機都快沒電,有點可惜沒有全部定位紀錄。 想看到更多首爾旅遊可去的地點請打開圖層。 電腦版請按 ctl+滑鼠滾輪放大縮小 我們對城市的感知並非固定不變,而是片斷的,還有混雜其他事物......這些不同感官形成的感知綜合起來便形成城市的意象。 這樣的旅行給了我探險、不安和不同以往的新鮮感,在另一座城市中,所有景象都是第一次見到, 每個印入眼簾的元素,大腦都在尋...